作为设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锐捷自入局无线以来攻克众多实际场景应用难题。锐捷Wi-Fi 7全场景方案,以放装、面板、室外、智分、高密全系列为Wi-Fi 7体验落地保驾护航。
6月26日,“体验革命,连接未来”为主题的锐捷Wi-Fi 7新品发布会举办。在无线网络基本覆盖业务网络的当下,Wi-Fi 7因其革命性的技术规格迭代,颠覆性提升无线使用效率和用户接入体验,将成为多行业场景开启效率变革的关键。锐捷全场景Wi-Fi 7方案,为用户开启高密接入好体验、关键业务及VIP终端保障、移动业务稳定可靠、孪生运维新体验,将以高效经济、面向未来的无线网络赋能垂直行业的无线体验革新。
Wi-Fi协议持续不断的发展,Wi-Fi 7相较前代进化,“加载”了许多新功能。Wi-Fi 7单射频的协议理论能够达到46Gbps,是前代协议的4.8倍。同时,得益于MRU和前导码打孔技术,Wi-Fi 7的抗干扰的能力也获得极大提升。采用MLO多链路连接的技术的Wi-Fi 7时延相较前代可降低90%,可靠性提升100%。
作为设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锐捷自入局无线以来攻克众多实际场景应用难题。锐捷网络无线产品事业部产品总监史江涛分享了锐捷对无线网络的洞察。今天的无线网络多用在生产领域和复杂的业务场景,为企业效率变革和数字化转型赋能。Wi-Fi 7到来后,Wi-Fi将进一步与物联网、移动通信网深入融合,提供更优质、普惠的无线服务;在家庭、教育和娱乐场景中,Wi-Fi 7将支持4K/8K视频、XR技术落地,搭建人机互动、虚实相融的全新网络体验。在工业互联网及企业级应用中,Wi-Fi 7也将以其颠覆性的性能速率,助力核心业务提质增效。
Wi-Fi 7的协议标准相较前代进步,但无线效果的提升仍需要回答好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如何保证关键业务或VIP用户的体验?如何保证移动过程中的业务连续性?如何让无线运维更简单、更智能?
锐捷Wi-Fi 7全场景方案,以放装、面板、室外、智分、高密全系列为Wi-Fi 7体验落地保驾护航,同时采用频谱预留与空口调度技术、场景化智能天线、孪生漫游、WIS数字孪生运维,推动新技术赋能垂直行业的无线体验革新。
场景化智能天线让高密接入获得好体验:以锐捷新品AP9850-R天线设计为例,场景化智能天线可以基于天线角度的动态调整,实现高密高带宽和低密远覆盖的智能切换,降低信号干扰,在高密多用户场景提升用户体验。
孪生漫游让移动业务更稳定:锐捷Wi-Fi 7将通信、定位和感知能力结合,构建客户场景的孪生数字模型,实时获取接入终端的物理位置信息,从而更精准地引导终端实现最佳漫游效果。
数字孪生模型让运维无忧:锐捷WIS数字孪生网络管理结合Wi-Fi 7特征,实现全物理设备可视、全实时数据可视,实现网络的可视化管理。
纵览关于Wi-Fi技术及其应用发展历史,Wi-Fi发展的未来图景,两位行业专家借助发布会现场,与媒体交流分享了无线发展的新趋势与标准法规等专业内容。
Wi-Fi联盟是WLAN领域内行业和技术的引领者, 其亚太区商务事务董事总经理Jerry Huang介绍了Wi-Fi应用的发展的新趋势。20多年来,Wi-Fi不断改变全世界的运行和通信方式,Wi-Fi以其经济实惠的特点,及安全性、易用性、自助部署和长期兼容性,为网络在全世界内覆盖并推动各行各业发展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基于IEEE无线的Wi-Fi技术,每一代都带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国际部主任彭振对Wi-Fi产品认证制作设立原则、802.11be设备法规技术方面的要求进行了分享,并简要介绍了Wi-Fi 7技术发展状况。当前,国内外无线电设备的准入管理政策呈现监管颗粒度细化、覆盖设备范围广、技术性约束趋严等态势,对IEEE802.be技术设备的新增技术方面的要求将更有力推动新技术服务相关产业发展。
在锐捷对Wi-Fi 7技术不断切合至应用场景,开掘其技术利好的道路上,还有进一步撬动业务提质增效的“的空间。Wi-Fi 7无线技术发展带来厘米级的定位精度和感知能力的提升,为锐捷进一步将通信、定位、感知相结合,构建场景孪生数字模型,提升业务数字化管理与决策能力提供了更多“可为”之处。同时,Wi-Fi 7也将更多与5G及IoT融合,在更多医疗、大企业、制造、港口、仓储等场景中充分的发挥融合网络的价值。未来,锐捷通过Wi-Fi 7进一步促进无线网络作为“高速泛在、融合智能”的网络基础为业务提质增效。
(本文系锐捷投稿,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文章的主要内容仅供参考,若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处理。图片授权发布,版权属于原本的作者所有。)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网”的全部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网)的作品,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犯权利的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别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